非遗柴叶慰人心,共绘乡村振兴图

乡村博物馆是传承并宣传传统非遗文化的重要一环:它将保存在名录高阁中的非遗技艺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在每一位参观者的眼前。为深入了解淳安县振兴历程与当地非遗传承情况,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莫道柴叶小,缘是遇‘观音’——非遗豆腐助推银发展芳华”实践团队于8月探访淳安县文化馆和淳安县非遗馆,以探究淳安县如何挖掘乡土资源、树立品牌形象,进而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扎实推进,各地涌现出一批富有地域特色、贴近生活实际的乡村博物馆。2023年2月,淳安县两会发布《关于推动淳安县乡村博物馆建设的建议》,正式启动了“淳安记忆——乡村博物馆”项目,旨在通过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博物馆。

图为团队成员于淳安县文化馆前的合影 武震宇摄

披着烈阳与室内沁凉的空气撞个满怀,眼眶一瞬被序厅顶中泠泠的贝壳填满。涟漪状的贝壳灯饰在光的映射下宛若真实的千岛湖水,与墙体中嵌合的山峦剪影相呼应,风动光影亦动,跳跃在悬挂着的木船左右,让游人一进大门便能直观地感受到独属于淳安的山水之美。

“序厅的灯饰由30多万片贝壳组成,它们不仅象征着淳安纯净的湖水,更是为了纪念当年为建设新安江水利发电站而被迫移民的30万淳安百姓。”博物馆中的解说员姐姐声情并茂地介绍着,“能具体讲讲和30万移民有关的事情吗?”一位游客好奇地开了口。姐姐便笑着引一行人先行来到了三楼移民厅。

楼梯墙边的一幅幅黑白照重现着当年的喜与悲,展厅入口,矗立着一块高大的移民纪念碑,上面镌刻着本展厅的主题:国家特别行动。1959年,淳安县为建设我国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新安江发电站,先后迁徙30多万人,创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一个人口大迁徙的奇迹。在移民的过程中,淳安人民积极配合国家战略决策,充分展现了劳动精神和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感。互动屏上展示着“每一个人的故事”,只需点击图片即可观看选中对应人物的故事,恍惚间如此模糊遥远的移民行动突然碎裂成一块块拼图,人们在拾捡并拼凑他们的过程中了解事件全貌,实现跨越时空的心灵碰撞。

在党中央坚强的领导下,淳安县人民继承先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一路披荆斩棘,从浙西的崇山峻岭到千岛湖江畔,从旧房到新屋,从水路、山路到公路,最终洗净铅华,谱写出了属于淳安人民的振兴华章……

漫步于非遗馆,此处陈列的淳安竹马、里商仁灯、八都麻绣都是淳安地方特色非遗。不同于寻常博物馆中千篇一律的“距离感展示”,乡村非遗博物馆的展示形式妙在创新。

馆长解释道:“比如刺绣类项目,八都麻绣,原本是做劳动过程中的衣裙使用的,但是展示围裙没人看,那就创新一下,做成屏风,摆件,香囊,让他符合现代审美,香囊可以以纪念品的形式售卖。”

“本真性”是乡村博物馆非遗创新的核心。要创新,但却要保证是原汁原味的里子,只在展示形式进行多样的创新。尤其是神仙豆腐,其制作工艺简单,使用新鲜采摘的柴叶,通过揉搓和过滤得到粘稠的液体,再加入草木灰水进行凝结。绿色健康是本真,它的口味却可大做文章,想让游客来一趟千岛湖便爱上神仙豆腐,难忘神仙豆腐,可以从创新神仙豆腐的口味和食用方式入手,融合现代新型食饮文化。

图为淳安县非遗里商仁灯 武震宇摄

柴叶豆腐别名为“观音豆腐”,传说久前饥荒时期,观音菩萨不忍看到难民无数尸横遍野之景,便以杨枝甘露浇灌成簇簇绿树。饥民摘叶取其汁做成豆腐充饥度过饥荒。这段佳话不仅为柴叶豆腐蒙上了一层神圣的气息,更说明它的原料来源之广泛,制作技艺之简便。

柴叶豆腐的原料——豆腐柴分布于华东、中南、华南以至四川、贵州等地。淳安共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5000多项,其中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共有104项。柴叶豆腐作为不算稀有的非遗项目,又有何优势得以杀出重围,为姹紫嫣红的乡村非遗创新添一抹亮色?

团队认为,稀有性欠缺的柴叶豆腐也许无法成为淳安一处的名片,却可以扬其长板,以千岛湖试点推广至全国各地,有利于后期各山区乡镇效仿从非遗传承乃至乡村振兴的一条链模式,响应邓小平“先富带动后富”的号召。同时,柴叶豆腐制作工艺简单的特点也能降低产业链的构建难度,在较短时间内带动更多的地域的村民加入非遗传承,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柴叶豆腐的原始口味决定了他的地方性特色,但若想让更多人喜爱柴叶豆腐,推广出去,必须创新它的食用口感,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作为奶茶小料、冰淇凌上的点缀或是淋上红糖、冰糖、蜂蜜、各类果酱食用都是不错的选择。

图为淳安县非遗柴叶豆腐 武震宇摄

“非遗传承像乡村振兴的灵魂一般,让淳安县历久弥新、接古开今,让村子更有味道、更有故事、更有活力。“展厅中的一位游客高度评价了淳安非遗文化的挖掘与发展历程。

非遗文化的传承,是个漫长且富有挑战性的过程,它依赖的是博物馆、政府、企业的通力合作,虽在短期内非遗传承难可能以带来明显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它展现的是一个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其带来的品牌效应将逐步提升地区的知名度,最终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文稿:耿涵

图稿:武震宇